工业旅游景点中的项目设计,一般考虑到以工业发展成就、工业厂区风貌、工业生产过程等有形的工业相关因素为吸引物设计体验活动。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体验之后感觉效用并不高的例子还真不少。究其原因,工业旅游需要注重旅游内涵的挖掘,即工业旅游需要植入特定的产业文化和注重形式的创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旅游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工业旅游也是如此,只有紧紧抓住产业文化的内核,提升产业文化价值,打造旅游新型业态,才可以达到让旅游者更满意的目的。这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建设精神的要求。工业旅游景点需要植入的产业文化有以下几种:
1.科学文化
与普通休闲观光旅游不同,工业旅游集休闲性、知识性、参与性、互动性于一体。其中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于工业旅游的知识性。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塑造知识氛围与创新环境的生动课堂,工业旅游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体验工业旅游的过程也是知识传播的过程。根据这种知识性的特点,工业旅游景点植入科学文化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来体现,如配置与之相关的书籍、音像资料,与教育部门联合开设相关的文化课程等。这一点国内工业旅游现在做的还不够。
工业旅游中的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主要通过大众媒介以语言、书籍、文字等编码方式扩散,工业企业、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应该与教育产业有机融合,生产大量的显性知识类专题教育商品和服务。工业旅游中的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与个体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的知识,其扩散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需要工业旅游活动增加互动性、参与性和交流性。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管理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品牌文化、人力资源等。没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企业,它的运作只会像一部机械运动的机器,没有灵魂,没有活力。文化虽然不能解决企业赢利与否的问题,但文化能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虽然没有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
企业文化与工业旅游是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推广企业文化,使企业得到广泛的认可。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业绩、行业地位、公众形象为工业旅游产业设置了一个较高的隐性进入壁垒。效益差、产品质量差、知名度低的企业,即便开展工业旅游,也不会形成规模,甚至不会有人问津;对知名度高、效益好、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较好声誉的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则更容易形成“马太效应”。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可以把这种“马太效应”的优势保持下去。
因此,工业旅游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企业把工业旅游视为企业公关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期作用看,工业旅游是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的一种尝试:通过工业旅游扩大品牌影响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促进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当然也不能为了创收把宣传企业文化的功能放在一边置之不理,让游客觉得企业的功利性太强。
从受众的角度看,如果企业足够吸引人,企业文化产品足够震撼人心,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该企业,从而形成品牌效应,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对于工业旅游来说,本身展现的是企业的一种对外界的透明度,如果没有展示企业的文化内核而仅仅是变相的广告之旅,那将会导致旅游体验缺乏“主旋律”,让人游得兴致索然。所以,工业旅游能否深刻表现企业文化既体现了企业的勇气和底气,更是体现工业旅游吸引力大小、品味高低,它是决定我们工业旅游项目成败的关键。
3.集群文化
产业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一个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一样,区域产业群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区域产业文化。比如美国硅谷的创新文化,如果技术上有难题,可以到酒吧、咖啡馆等公共场所去寻求解决。
区域产业活动的主体是区域内的企业,区域产业文化也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共性基础上,区域产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特别是发挥优秀的核心企业的带头作用。反过来,区域产业文化所提供的是一种软约束,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区域产业群中个别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很容易破坏区域产业文化的共同行为准则。
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根植于区域文化基础上的产业文化具有历史和路径的依赖性,必然具备明显的地域特色。企业集群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根植性”即地域文化背景的经济活动聚合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个人、政府和企业家行为都深深扎根于“社区土壤”之中,与当地特定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人际和地缘联系等密切相关。集群文化的地域属性强调了产业集聚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人员构成及其文化背景对于集群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在工业园区开展工业旅游需要与特色产业簇群和区域形象紧密结合,弘扬集群的特色文化,重点培育和发挥优势产业、核心企业的示范作用,从而成为一个区域文明的缩影,成为区域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旅游通过植入产业文化塑造了一种新的市场环境和氛围。反过来,随着文化内涵不断增强,文化要素不断发挥作用,又促进了工业经济的“产业文化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愈来愈多地被注入文化的理念和内涵。“产业文化化”,是指现代产业发展中文化要素、科技要素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工业发达国家,高科技、高文化大量进人产业,使当代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产业文化无法以概念系统来延续,而是存在于各种有形物质、各个生命体的思想、工业生产、工作习惯之中。因此,产业文化认知方法大多和活动有关,可借助观察、联结、增强等方式,进行信息、情感转移的活动,使产业文化认知感增加。
工业旅游只有紧紧抓住产业文化的内核,提升产业文化价值,打造旅游新型业态,才可以达到让旅游者更满意的目的。这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建设精神的要求。工业旅游景点需要植入的产业文化有:科学文化、企业文化和集群文化。
工业旅游中的隐性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与个体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的知识,其扩散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需要工业旅游活动增加互动性、参与性和交流性。工业旅游能否深刻表现企业文化既体现了企业的勇气和底气,更是体现工业旅游吸引力大小、品味高低,它是决定我们工业旅游项目成败的关键。在工业园区开展工业旅游需要与特色产业簇群和区域形象紧密结合,弘扬集群的特色文化,重点培育和发挥优势产业、核心企业的示范作用,从而成为一个区域文明的缩影,成为区域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中国分享:http://www.tscn.cn)
相关案例 |
![]() |
产品 | 解决方案 | 案例 | 最新动态 | ![]() |
0755-83017674
COPYRIGHT 2001-2024 TSCN.CN
粤ICP备14002078号 友情链接:文旅学院 |
节庆活动海报H5设计、手绘
|
![]() |